竹制品加工业发达 浙江德清老年村民家门口创业
在湖州三墩村,像谢阿水这样 在家门口就能创业致富的老年村民有不少。村干部姚学明介绍说,钟管镇工业经济发达,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到企业上班,许多老年人就在传统加工业——竹器加工上找到了创收致富途径。目前三墩村众多农家中,有80余户从事竹器加工,主要集中在前村片和长安片,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产品畅销长三角,年产值超过300万元。
三墩村不产一支毛竹,但却有着“竹器加工村”的美誉。当地人传说,明朝时期的刘伯温征战至三墩村一带时,战刀被人断成若干截,只能用来劈竹篾。三墩村民由此开始擅长竹器加工。
多年来,这里的村民凭着一双巧手,不仅很好地继承了祖辈传下来的竹器加工技艺,还把一个个制作精美、结实耐用的手工竹制品从家门口销到嘉兴、苏南等长三角的农家。竹制品加工业的兴旺发达使这里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快乐创业的梦想。
67岁的村民杨杏新,50年前就开始学习竹器加工,是远近闻名的行家里手。杨老汉平时在家养蚕、种田,空下来就编制竹器,平均每年要加工五六个月,仅此一项便可为家里增加收入约5000元。
在老杨的家门口,我们遇到了正用劈篾刀劈毛竹片的杨杏新。在那双大手操作下,一条条长长的竹片被他均匀地分成青篾、黄篾两部分。“我家里每年可加工150根大毛竹,全是从筏头乡和莫干山镇的山里买来的,每月可加工竹器200到300只,收入还不错。”杨老汉笑着说。这么多年干下来,手艺已经相当熟练了。
我们看到,杨老汉家堆满了刚刚编好的竹器。这里面最多的是竹筐(村民称之为“竹?”),水乡人家常用它盛放桑叶、鱼草等,批发价每个9元;还有数量不少的竹围(村民则叫“竹领条”),分别高约35厘米、70厘米,在圈养鸡鸭和存放稻谷上有较大用途,批发价每个要35元。
村民姚洪林从事竹器加工多年,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我们来到厂区时,5名村民正在他家加工竹器,靠墙放着的一排新加工出的竹茧筐已经捆扎好,每叠25个,显得很美观。女主人王金彩说,这里的竹器全卖到杭州、嘉兴和苏南,有时还供不应求,加工量大的时候,士林等地的商贩会上门来收购。
据了解,已经有百年传统的竹器加工如今已经成为三墩的支柱产业之一,村里为了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创业致富,对该行业大力扶持,除进行销路指导、邀请技术人员前来进行竹制品深加工技术培训外,遇到村民资金紧张,村里还帮忙解决,甚至出面联系金融机构申请低息贷款。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
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江西宜丰——从竹子之乡到竹业之乡 2014-04-08
- 竹示范工程研究获突破 2013-12-26
- 沥青路面温度120度 高温下铺路沥青拌汗珠(图) 2013-12-25
- 竹筷子为什么会变弯,如何预防筷子变弯? 2017-08-02
- 竹筷子也上漆吗?有没有危害呢? 2015-09-24
- 惊叹!一次性筷子的白原来是煮出来的 2014-12-16
- 新买的竹筷子怎么祛除新竹子味道? 2017-08-01
- 如何更好的保养竹制品? 2015-09-25
- 一次性竹筷批发哪家最便宜?如何买到质优价廉的一次性筷子 2014-12-30
- 中国竹制网:竹工艺品是如何制作的 2015-04-24